垛石镇番茄小镇综合体的规划思路

来源:济阳区垛石镇 发布日期:2020-04-26 16:36浏览次数:

按照《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进一步做好2019年田园综合体建设工作的通知》要求,参照山东省质监局发布的《田园综合体建设规范总则》、《田园综合体建设规范规划编制指南》、《田园社区建设规范》、《乡村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规范》4个标准,结合济南市济阳区垛石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,对垛石镇番茄小镇综合体提出规划建议如下。

一、规划范围

以垛石镇索庙管区(原索庙乡)所在地为中心,以省道248线为中轴,南起海棠湾度假村,北至尚方村南,涵盖海棠湾、农业示范园、柳家村、西索村、中索村及济北瓜菜交易市场等综合体重要承载地。

二、基础条件

(一)良好的自然条件: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生态优良,有水、有田、有园,自然环境极致,便于农业产业发展和涉农旅游活动展开。

(二)优越的基础设施:有便捷的交通,并且具有很好的通达性,通讯、电力、环卫、市场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,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休闲需求以及番茄产业的生产、研发、销售。

(三)较好的经济条件:项目所在系原索庙乡政府驻地,培育了带动农民致富能力极强特色产业,使当地有一定的经济基础,利于当地居民更好更多的参与旅游开发过程,最大化的实现农旅带动效应。

(四)优越的综合因素:项目所在地有种植樱桃番茄的传统,能为产业发展和项目实施提供大量的有技术的农业劳动力。区位优势明显,是都市农业的重要承载地,能为发展田园乡村旅游和康养产业提供有效的客源。同时,当地居民优良的素养、精神风貌及服务意识,有利于农业生产、农业休闲、农业创意、田园休闲度假等新业态的加载。

二、规划原则

(一)以产业为基础:番茄小镇综合体以樱桃番茄产业为基础性产业,以智慧农业、农业园区和交易市场带动的方法提升樱桃番茄产业,在产业规模、技术水平、公共服务平台、科研力量和品牌积累等方面,借鉴国际、国内产业集群演化与整合趋势,对照番茄产业价值链演化规律,依据产业补链、伸链、优链的需要,形成综合性樱桃番茄产业链,促进产业提档升级。

(二)以文化为灵魂:深入挖掘开发当地农耕文化、市井文化、乡土文化,区域文化、历史文化、游憩文化等,把当地世代形成的风土民情、乡规民约、民俗演艺等发掘出来,让人们可以体验农耕活动和乡村生活的苦乐与礼仪。

(三)以体验为活力:将农业生产、农耕文化和农家生活变成商品出售,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农业、农事,满足愉悦身心的需求,形成新业态。

三、打造策略

坚持以农为本、多产融合的绿色发展道路,统筹整合政府平台、扶持政策、社会资本等参与力量,形成以政府为引导,以企业为主体,广泛吸引返乡创客、农民群众等群体广泛参与的共建共享模式,辐射带动村民就业和贫困农户脱贫致富,着力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。

(一)创新性。番茄小镇综合体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创新引入多元产业,合理布局各个功能片区。

(二)主题性。将文化作为打造番茄小镇的灵魂,在规划和实施中统筹考虑布局的文化性、主题性。以索庙集市为文化运用载体,从生态、地域文化、风俗民情、地方特色节庆中发掘农耕和农村市井文化主题,迎合市场及时代的需求。

(三)生态性。坚持生态为先理念,通过综合治理、乡村建设、产业发展,做好水、林、田、路、绿化、美化等方面的文章,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生态观。

(四)特色性。以番茄产业、温泉康养、民俗民宿等具有平原农耕和温泉为主打特色,形成综合体的最大竞争力。

四、规划内容

通过集中打造,形成“一线三园八区”的综合体发展格局。一线指:省道248线;三园为:“垛”字园、“石”字园、“镇”字园。

(一)“垛”字园:

1、“十”字新型城镇区

位置:中索村和西索村东西和南北主干街道,

定位:乡村原住民和新住民共享的生活社区,以现有的索庙集市为载体,以商贸交易和农村市井文化为主题的风俗民情展示区。是番茄小镇综合体组团中新型城镇化结构的重要支撑。

规划:原地修建,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有建筑结构和乡土文化的基础上,按照美学原理进行现代化改造,提升居住舒适度和建筑美感。通过产业融合与产业聚集,引导人员聚集,形成当地农民社区化居住生活、外来休闲旅游居住生活等人口集中的居住生活区域。

2、“


” 提字农业科创区

位置:中索村南地块

定位:集中打造番茄产业科研及孵化园区。

规划:依托山东省科学院侯丽霞博士及相关人才资源、技术资源等优势,广泛开展种植技术研发工作。强化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,将该地打造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村创业创新园区。帮助返乡青年和当地农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。

3、“几”字农产品交易与采摘区

位置:济北瓜菜交易市场、如意采摘园

定位:将济北瓜菜交易市场建设成为设施完善、功能齐全,辐射范围广、带动能力强的樱桃番茄流通综合市场。将如意采摘园打造成集采摘、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。

规划:按照既定规划,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进管理,市场管理与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,农产品集散、价格形成、信息传播等基本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,形成对促进劳动力就业和农民增收的强大能力。对采摘园的大棚进行提档升级建设,完善休闲功能。

4、“木”字综合服务区

位置:省道248线两侧,原政府驻地。重点建设原卫生院和原养猪场地块

定位:为综合体各项功能和组织运行提供服务和保障的功能区。

规划:一是改造提升248线两侧现有门面房。二是对原卫生院所在地进行改造建设,利用其建设用地属性,建设番茄加工中心和产品展示中心。通过招商引资,引进番茄加工企业,实现番茄就地加工转化,并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。三是在原养猪场地块,建设办公、游客中心、信息发布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。

(二)“石”字园:

1、“一”水上景观区

位置:变电所南侧沟渠

定位:集中打造“水”的文章,着力建设农业灌溉、水上娱乐、垂钓等一体的水文化观光体验区。 

规划:本区为承接南北、连接东西的核心景观区,以水作为景观主题,在沟渠与248线交会处打造节点景观和人工天桥,渠两侧修建临水游乐设施和、绿化景观带和慢行街道,使游人身临其境地感受田园风光。

2、“

”撇字现代农业产业园区

位置:济阳区农业示范园区北园

定位:以农业产业园区的方式发展现代化农业,实现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经营,是综合体的基础。 

规划: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现有条件和设施,大力发展循环农业、设施农业、特色农业、无土农业、外向型农业、体验农业、创意农业等新型农业,园区以农产品生产为主,兼顾农业科普教育、技术培训和现代农业观光等内容。

3、“口”字民宿区。

位置:柳家村、石墓田村

定位:以“慢生活”作为打造主题,将传统建筑与现代的生活设施完美结合,为都市游客提供一个安全,舒适,享受的住宿空间。

规划:结合当地乡土文化、自然景观、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等因素,对闲置民居进行精心设计装修。坚持不大拆大改,装饰材料选择本地的原始材料或旧物利用,以方便舒适,强调功能为原则,为游客提供乡野环境的生活方式的住宿空间。

(三)“镇”字园:

“镇”字温泉康养区

位置:位于洼里王村的济南海棠湾温泉康养基地

定位:以温泉康养为打造主题,提升海棠湾度假村接待水平。

规划:深入挖掘温泉康业方面的技术运用水平,打造全方位、立体化的功能性休闲区,成为大健康产业的商业先锋。